简介:
对正处“早恋”时期的孩子们来说“早恋”是神秘的,美好的;对二十岁的我来说“早恋”是青涩的,单纯的;可是对家长和老师而言“早恋”却是不应该的,甚至是恐怖的。作为“过来人”和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加强“
对正处“早恋”时期的孩子们来说“早恋”是神秘的,美好的;对二十岁的我来说“早恋”是青涩的,单纯的;可是对家长和老师而言“早恋”却是不应该的,甚至是恐怖的。作为“过来人”和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加强“早恋”教育意识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。
无可否认“早恋”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,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这个问题困惑着,所以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就非常重要。
面对“早恋”问题,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“早恋”。所谓早恋,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,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、痴情或暗恋。在中国,“早恋”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,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,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。处在青春期的孩子,在同性同年龄人中形成亲密朋友关系的同时,由于性的萌动而导致对异性的关注和恋爱的感情,而且,这种关注会不断增强,以致对特定的异性萌发出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。老师应该信赖孩子,以朋友的身份,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,帮助孩子处理情感波动的问题,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觉地去约束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的。
在对待青春期少男少女“早恋”的问题上,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:
(1)当孩子进入青春期,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,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、恋爱、婚姻教育,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。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老师不要惊慌失措,如临大敌,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,可以告诉孩子: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,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,不能成为“恋爱”,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、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,生理、心理发展尚不成熟。如果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、前途也非常可惜的。
(2)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,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,老师不能用讥讽、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。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,体贴孩子,运用“冷处理”的办法。
(3)老师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,以转移其注意力,发泄其充沛的精力。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,校外的旅游、交友、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,又可益智、养性。同时,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,发展个人爱好,如进行集邮、读世界名著、练习写作投稿,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,充满快乐,也许,“早恋”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。
对于中学生“早恋”问题,我想多说几句。因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,儿童营养供给充分,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“性”刺激,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,这也导致了现在中学生谈恋爱年龄普遍提前,甚至有报道说小学高年级中也出现了谈恋爱现象。对此,老师和家长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,不能视中小学生早恋低龄化和早恋者数量激增如洪水猛兽,同时也不能如有些文章所说的“自然教育”,任其发展。在这个问题上,老师应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学、教育学知识,提高素养。平时要对孩子多留意观察,多和孩子谈心,预防青少年早恋的发生。
但是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把“早恋”定义为贬义词,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会有“早恋”起正作用的例子,但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,这些例子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副作用,所以“早恋”还是应该避免的。
温馨提示:本文是作者 panpan39 的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!